为响应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25年科技活动周开展公众开放活动的部署,重大疾病共性机制研究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于2025年5月24日共同举办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开放日活动,面向北京市9-14岁中小学生展示科研成果,搭建科学普及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实验室前期通过定制电子邀请函、设计科普海报等方法,依托微信公众号、重点实验室官网等社交媒体开展报名活动,定向招募对基础医学领域感兴趣的青少年群体。活动当日,来自人大附中、海淀区实验小学、校尉小学等校的40余名学生组成参观团,开启基础医学研究的沉浸式探索之旅。
活动中,耿超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活动日程,围绕实验室建设历程、重大科研突破等方面展开详细讲解,并播放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建所65周年专题片,以科研前辈的探索故事启发青少年的职业规划思考。
在科研平台分组研学环节,来自光学影像平台李莉莉、孔杰、孙艳、寇晓龙四位老师以共聚焦显微镜为切入点,拆解仪器成像原理、介绍其结构和功能并指导学生们进行了生物样本观察;蛋白质纯化平台的李小璐老师演示AKTA蛋白纯化仪工作流程,详解蛋白质分离纯化的科学逻辑;流式分选平台刘晓玲、陈家欢老师通过动画演示与仪器实操,直观呈现细胞分选技术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此外,张然、朱文凤老师设计的互动实验项目,让学生亲手参与样本处理与现象记录,参与实验过程,在实践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刘光副研究员带来的《遗传学的探索之旅――从孟德尔的豌豆到DNA双螺旋》主题讲座成为活动亮点。他以时间轴串联遗传学发展脉络,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揭示遗传定律,到摩尔根果蝇实验验证基因连锁,再到沃森与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发同学们浓厚兴趣。互动问答环节中,刘光老师与学生深入交流,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并鼓励大家继续保持“大胆假设、严谨求证”的科学精神。
次开放日以“可触摸、可参与、可感知”的形式,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高端科研平台,既满足了对科学探索的好奇心,也通过沉浸式体验激发了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重大疾病共性机制研究全国重点实验室未来将持续强化科普责任担当,创新公众科普宣传形式,推动基础医学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社会,为培育科技创新后备力量贡献更多力量。
原标题:《【5・30科技工作者日】重大疾病共性机制研究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活动开放日成功举办》
来源于:澎湃新闻